昆山市个人微型课题 《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昆山市个人微型课题
《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昆山高新区紫竹幼儿园 韦婷婷 任梨源
一、研究的缘由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深度学习逐渐成为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追求的共同目标。深度学习不仅是幼教课程改革的现实所需,也是幼儿发展的客观诉求。对于正处在快速成长期的幼儿来说,深度学习不是超越幼儿认知水平具有高难度内容的学习,而是其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学习水平不断“最近发展区”,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指的是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发展其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学习。
区域游戏对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具有独特价值研究创新点:第一,深度学习作为当下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一种主流学习形态,在学前教育学段的研究存在较大空白。而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最为常见的一种创造性游戏,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探究性的思维方式以及自主自发的操作行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本研究旨在将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与幼儿深度学习进行有效的意义结合,并对如何投放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区域活动材料提供了一种参考性框架,为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提供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与幼儿深度学习的研究,关注两者的有效整合,充分挖掘材料的教学价值,从而更有效的引领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2.在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对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视度,解决幼儿园益智区活动中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促进幼儿有效学习,为实现其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基础。
3.引导教师注重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探究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与幼儿深度学习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为教师的科学指导提供参考性建议。
三、研究资料
1.主要观点
益智区材料投放对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具有独特价值。益智区活动作为幼儿园最常见的一种创造性游戏,将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与幼儿深度学习进行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探究性的思维方式以及自主自发的操作行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益智区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应能扩展幼儿的兴趣。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活动的持久性与益智区活动游戏材料的投放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使材料具有教育价值,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材料,吸引幼儿的关注与兴趣,让材料与幼儿“对话”。
益智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应明确所蕴涵和可能实现的教育价值。益智区中的材料投放不能盲目,必须与具体目标相联系,使其带有对预设目标的暗示作用,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学习,通过探索实现教育目标。要有效地引导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教师必须了解益智区的教育价值,更须了解每一种材料的教育价值。
2.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深度学习作为当下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一种主流学习形态,在学前教育学段的研究存在较大空白。而益智区活动作为幼儿园最为常见的一种创造性游戏,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探究性的思维方式以及自主自发的操作行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本研究旨在将益智区的材料投放与幼儿深度学习进行有效的意义结合,并对如何投放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益智区活动材料提供了一种参考性框架,为益智区中的材料投放提供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幼儿园4-6岁(中、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是通过大量阅读、分析、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来较为全面、正确地把握研究动向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通过广泛阅读相关的论文、期刊、书籍,梳理近年来关于益智区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以及深度学习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影响因素、推进策略等方面的学术观点,以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上的启迪。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昆山幼儿园的中大班幼儿为观察对象,根据深度学习的内涵和具体特征表现,对该幼儿园的益智区活动进行大量的观察,在幼儿园许可的情况下借助相关工具进行录像、拍照,之后将其整理、归类、分析,了解幼儿在益智区中深度学习的现实情况,发现幼儿在深度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改善措施的提出提供事实依据。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因其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而备受教育研究领域的推崇。本研究结合益智区材料投放有效性和深度学习的具体表现特征,对幼儿园益智区活动的开展过程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并将其整理成具体案例。对照深度学习应然的具体表现,通过对相关案例进行充分分析,发现幼儿在深度学习各个方面存在的优点和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六、研究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深度学习为切入点,研究在幼儿园益智区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现状如何,又该如何推进。本文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对国内外深度学习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评述,并简单介绍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第二部分为第一章,对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深度学习的具体内涵、特征以及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与深度学习的关系进行详尽探究;第三部分为第二章,通过幼儿园的4个中班及4个大班级进行实地观察,并记录具有典型性的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在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益智区中材料投放的程度对幼儿深度学习的影响;第四部分为第三章,根据前三部分的分析,提出益智区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对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具体建议,提出能够促进幼儿在益智区中深度学习的对策。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2月)
①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论证工作;
②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
③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阶段(2020年1月-2020年5月)
①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②案例研究,开展益智区活动观摩,结合活动中的典型案例做好视频、照片及文字的记录,开展研讨活动。结合益智区活动的开展,做好活动开场、活动过程、活动总结的记录,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③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对益智区中材料投放的实践进行纵深的研究;
④及时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课题研究材料,边反思边实践。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20年5月—2020年6月)
①整理、分析过程性研究资料,提炼研究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②评选优秀研究成果,汇编优秀报告及论文集。充实和完善研究成果,并逐步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七、研究成果
益智区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对益智区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界定为投放材料的适宜性、层次性和可探究性三个维度。材料的投放的适宜性指:教师投放在区域中的材料数量、种类、结构特征等适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和能力特点,能够引发幼儿自发的探索行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指:教师在投放的材料前先预设幼儿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的要求,预设出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吻合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的操作难度“细化”。在纵向层次上要适应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横向层次上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以便幼儿能按照需要自主进行选择。材料的可探究性指:材料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产生主动的探索意愿和探索行为,可操作性强。
论文发表:
论文《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对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性研究》在2020年发表于《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论文《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探究如何提高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在2021年发表于《科教创新与实践》
论文获奖:
1.论文《幼儿园课程游戏下区域活动的介入》在2019年“蓝天杯”论文评比三等奖
2.论文《浅析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指导建议》在2019年苏州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3.论文《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在2020年苏州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4.论文《教学和一理念指导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在2020年苏州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5.论文《“六大解放”让区域游戏更自主》在2020年“行知杯”论文评比二等奖
6.论文《巧用生活教育思想 舞出灵动区域》在2020年苏州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7.论文《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幼儿园区域活动》在2020年“蓝天杯”论文评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