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组织与实施》交流研讨
精彩的活动是儿童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提高的前提。现在的幼儿基本都习惯讲普通话,有的对于家乡的方言并不了解,而很多童谣都具有地方色彩,其幽默、风趣的方言,容易吸引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本园地处常州,于是我们与父母共同收集了很多常州地方童谣,让孩子学方言。比如,童谣《东边牛来咧,西边马来咧》:“东边牛来咧,西边马来咧,张家大姐家来咧,带个嗲花,带个草花,牛郎踏杀老鸦,老鸦告状……”这样的语言活动能够让幼儿欣赏和感受民间童谣,体验民族语言之美。但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创设情境应注重儿童的情感体验,不能要求幼儿只是刻板记忆。
到底什么样的童谣才能与主题活动相融合,选材时我们尽量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把童谣内容与主题内容相融合,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们运用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和幼儿心理学,深入分析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了解了各年龄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同时,我们从收集的大量童谣中筛选适合相关年龄段幼儿的童谣,在每一次活动前各年级组进行选择童谣适合性的反思讨论,通过对幼儿语言水平和对所选择的童谣蕴涵的各要素的分析,确保童谣与主题活动整合的可实践性与适合性。活动后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总结童谣与活动整合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从而验证童谣在幼儿园各年龄班的适合情况,总结出选择适合幼儿园各年龄班教学活动的童谣素材的原则和活动经验。
童谣来源于民间,是幼儿喜爱和传唱的文学样式,童谣就像他们的好朋友一样时刻不离,在任何时候都伴随着幼儿。边念童谣边做游戏,不仅培养孩子的智力,还丰富孩子的语言能力,提高孩子的体质,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而这种非物质文化也广泛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021年10月15日 10:10
ꄘ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