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本土文化打造特色名园(沈贤芸)
2021-05-29
如何结合本土文化打造特色名园
昆山高新区紫竹幼儿园 沈贤芸
摘要:《幼儿园发展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本土文化具有生活性、娱乐性、趣味性等特点,符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的要求,是鲜活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符合幼儿的生活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空间,增强幼儿对家乡的自豪感与归属感,而且能让本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因此,将本土文化引入到幼儿园课程体系中,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幼儿园,是当今幼儿园课程发展的一大趋势。
关键词:幼儿园;本土文化;生活性;课程资源;课程体系
- 一、引言
“本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积累与发展而形成的具有该地域特色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本土文化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文化,它不仅带有显著的地方特色,且具有极强的生活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1]。为此,本土文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源头活水,在幼儿园教育中,立足于本地区和本园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兼具本土特色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幼儿园课程,让幼儿从小体会到对家乡的自豪感,这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宗旨,也是《纲要》得以落实的具体表现。昆山作为上海与苏州之间的中心花园,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积淀,其中包含民间艺术、童歌童谣、名胜古迹、戏曲文化、历史名人、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是独具价值的、鲜活的教育资源。昆山高新区紫竹幼儿园根据地域特点,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特色资源,并让本土文化走入幼儿园、纳入园本课程体系中,从教学环境、教学观念、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入手,立足本土文化,充分凸显我园特色。
- 二、创设本土文化环境,凸显昆山文化特色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将昆山本土文化融入环境建设中,既让幼儿园同时兼具现代化气息和传统文化气息,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渗透着本土文化[2],从而使得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本土民俗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从幼儿园的整体外观来看,主体建筑充分凸显昆山文化风格。圆内绿化设计充分利用了昆山所特有的植物,充分凸显本土自然艺术之美。操场上设置了民间体育游戏区域,让孩子们在享受体育带来乐趣的同时,感受民间传统体育特色。在楼梯间的侧墙面展示台上摆放着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制作的民间手工艺品,同时在墙上设有昆山名胜古迹和民俗传统化文化的海报图。利用走廊、楼梯间、活动区域开设地方特色小作坊,开设有万山蹄、奥灶面、青团子、袜底酥等特色美食店,孩子们在里面不停穿梭着,忙碌着,玩的不亦乐乎,俨然就变成了孩子们的儿童乐园。班级环境创设,根据昆山文化主题探究内容进行科学布置,有昆山文化、昆山戏曲、昆山特产、昆山民间玩具等多个主题内容,从不同角度向幼儿展示昆山本土文化,让幼儿在环境的刺激与引导下,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昆山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特色,并了解昆山本土的风俗人情,从而激发幼儿热爱昆山的情感,并在与环境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 三、研磨本土文化内容,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
在以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的前提下,立足于丰富的昆山文化资源,在遵循幼儿发展性、兴趣性、整合性和全面性的基础上,对本土文化资源进行精心筛选、整理加工,并融入到幼儿园课程内容体系中,构建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本土文化特色教育课程[3]。
(一)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拓展幼儿生活与学习空间
本土文化中蕴含着历史优秀的民俗文化和艺术、丰富有趣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朗朗上口的民歌童谣、独特地域风情的传统建筑、地地道道的本土美食等等,这些本土文化资源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就是鲜活无比的教育资源[4]。让人记忆深刻的昆山童谣,如《嫩姓啥》:“嫩姓啥,吾姓黄;啥个黄,草头黄;啥个草,青草;啥个青,蟹壳青;啥个壳,螺蛳壳;啥个师,老师。”这首童谣语言十分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富有浓郁的本土特色和生活气息,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幼儿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诵读童谣,让幼儿体验用方法诵读童谣带来的乐趣,同时,也能给幼儿以美的熏陶和认知情感的培养;独具特色的昆曲,能幼儿感受到昆曲的深情、苍凉、风雅、悲壮、梦幻和服饰之美,让幼儿在接受传统戏曲文化熏陶的同时,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让人垂涎欲滴的昆山美食,如奥灶面、青团子等,我们通过带领幼儿观察、品尝、介绍这些美食,让幼儿了解本土美食,同时也能发展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比如,比较接地气的民间体育游戏是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的一大亮点,抓籽儿、跳格子、滚铁圈、丢沙包、打陀螺、跳皮筋等这些充满着童心、童趣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幼儿们积极的动脑、动手、动口、动身体。通过民间体育游戏系列活动的开展,在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本土文化在幼儿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让幼儿在快乐运动中健康成长;心灵手巧的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木刻年画、做丝绵棉袄等,让幼儿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丰富的民俗活动,如打春牛、拜财神、闹元宵等,都是幼儿们非常感兴趣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让幼儿园课程体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并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本土化的特色,在拓展幼儿生活空间的同时,也让幼儿园教育变得更具特色。
- (二)开发实施本土文化课程,凸显办园特色
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本土文化课程,是将本土文化落实到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关键。
1、发挥教师自主性,促进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能力提升
教师是影响幼儿园教育品质的直接因素。《纲要》中指出:“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和综合利用家乡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创设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加深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的情感,为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可见,教师对于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能力尤其重要。首先教师需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角色,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并基于对幼儿的观察与理解,开发符合幼儿身心的本土文化课程。其次,幼儿园可以依托本土文化,通过开展本土文化教研活动,让园内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并将教学研讨的权利交还给一线教师,增强教师的的感受体验,提高教师的本土文化素养,同时,在遵循不影响幼儿正常活动情绪和课堂教学真实的原则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各种幼儿的生活与学习活动片断,并组织教师观看,找出符合或违背《纲要》要求的做法,并分析原因,从而为教研活动提供真实的案例与素材,这样有利于促使教师的教育行为不端得到提升与改正。此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比如“本土文化课程如何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如何筛选与甄别本土文化中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如何开展本土文化教学”、“如何提高本土文化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等等,这样教师通过一次次的互动交流,逐渐的理清本土文化课程教学的思路,并明确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与目标,这对于提高本土文化资源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探讨、研究、拓展与挖掘,现阶段我园已经开发了大量的本土文化课程,其中包括:《嫩性啥》、《美味的奥灶面》、《陈逸飞与双桥》、《好吃的青团子》、《美丽的昆曲脸谱》、《水墨周庄》、《我的家乡》、《认识脸谱》等等。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并跟随着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在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开展既能满足幼儿需求的,又具有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可操作性的本土文化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的去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和社会的魅力,使得幼儿在一种丰富多彩、原汁原味、开放自主的生活化教育活动中,感受本土文化,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例如,传统节日沉淀并折射出悠久的传统文化,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能让幼儿对节日有深刻的体验和全面的认识。如元宵节来临之时,幼儿园到张灯结彩,小班幼儿观赏灯笼、把玩灯笼;中班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做元宵;大班幼儿猜字谜、做灯笼;如清明节,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并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开展“忆清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通过讲故事、绘画、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如昆山有立夏吃“地三鲜:蚕豆、蒜苗和苋菜”的民间习俗,为此,我们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剥蚕豆的比赛活动,让幼儿体会劳动快乐的同时,感受本土文化特色,同时,也能让幼儿了解蚕豆的营养价值和日常食用方法。在本土文化习俗活动中,幼儿了解了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制作精巧的民间工艺、传唱至今的民间戏曲、民歌和童谣,在增加幼儿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达到培养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
- 四、结语
本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好玩的民俗活动、民歌民谣、民间艺术等,这些活生生的本土文化资源对于幼儿而言,是最真实、最贴近生活的活教材,在幼儿教育阶段中,让幼儿了解与体验这种得天独厚的文化生活与环境,并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活动中,感受美妙的乡音音韵、民间艺术、口传文学,让幼儿切实的体验到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形成热爱家乡与本土文化的身后情感,促进幼儿健康的、全面的且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充分凸显出本土文化的办园特色。
参考文献
[1]章小慧. 本土文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素养的培养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13(4):70-72.
[2]蔡里娜. 结合建新花乡文化打造幼儿园特色的实践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2):216.
[3]朱红娟. 利用本土资源打造幼儿园特色环境[J].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2(11):46-47.
[4]张新敏. 新疆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应用中的现状及对策[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5(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