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汇报(潘苏西 赵磊)
课题阶段小结
昆山高新区紫竹幼儿园 潘苏西 赵磊
一、阶段研究任务
本子课题的研究是以利用昆山本土文化资源——昆曲,提高幼儿艺术鉴赏能力,传承昆曲文化为目标,以欣赏昆曲、初学动作、认识角色、认识昆曲妆造和昆曲舞台表演等一系列的方式,让幼儿对昆曲产生浓厚兴趣,以达到以下目标:
1.愿意参与昆曲游戏和有简单昆曲动作的活动,能随着昆曲原曲做有节奏的简单律动。
2.感受昆曲节奏的变化,感受昆曲不同乐器和节奏表达的各类情绪,基本能随伴奏的变化改变唱腔和动作的力度。
3.能用手、脚等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昆曲的情感和内容,体验用动作、表情姿态与各个昆曲角色沟通的方法和乐趣。
4.自己想出简单的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激发想象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基和灵魂,将昆山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特色活动中,不仅有利于昆山本土文化的传播,更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本班幼儿大部分都是外来人口,新昆山人,因此一开始收集资料阶段的困难比较多,家长还是比较配合的,通过因地制宜的把地域文化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从中取材,开发本土化、生活化的昆曲题材,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丰富幼儿的特色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大一班全体幼儿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1.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的研究和组织,进行选题讨论,并设计课题方案。
(2)收集资料,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
2.实施阶段
(1)修订计划,运行操作,开始实施。
(2)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对策,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总结经验,撰写读书笔记及课例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1.昆曲活动
我们于周五下午开展每周一次的律动活动活动,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把昆曲渗透到音乐活动中,活动后面都会增加一个创编律动的环节。把一日活动常规管理都加入昆曲元素,用昆曲提醒幼儿进行一日常规。主要是在游戏环节中,经常进行昆曲小游戏,是在活动中体现,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在各个活动中渗透一些动作,主要是让孩子们愿意一起动起来。
2.亲子合作
学期一开始,我们就用了微信群的方式让家长们了解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是昆曲方面的,所以请家长们积极配合,经过在智慧昆山上上传图片、视频,让家长在家里带着孩子一起动起来。
3.教学活动
每月开展一次的昆曲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勇敢表达。让幼儿逐渐形成在接触一项新的事物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接触昆曲的过程中,通过适当引导幼儿去理解昆曲产生的原理,让幼儿自觉掌握昆曲的概念和方法。
六、问题及困惑
1.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加入昆曲舞台。
2.如何引导幼儿理解昆曲的原理,掌握昆曲的概念和方法。
七、课题下阶段研究重点及预期成果
(1)研究任务
1.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广泛的收集、汇总、分析昆曲活动。
2.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丰富幼儿的昆曲活动
3.根据本班幼儿特点选择昆曲课题。
(2)研究重点
昆曲文化神秘又富有魅力,进过一系列的昆曲活动,幼儿愿意参与昆曲游戏和有简单昆曲动作的活动,能随着昆曲原曲做有节奏的简单律动。面对昆曲节奏的变化,感受昆曲不同乐器和节奏表达的各类情绪,还能用手、脚等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昆曲的情感和内容,体验用动作、表情姿态与各个昆曲角色沟通的方法和乐趣。更重要的是,幼儿渐渐开始自己想出简单的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激发想象力。
(3)预期成果
本学期,我们在实践、研讨等形式中,对昆曲活动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孩子们在昆曲活动中,增强了对昆曲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增强了幼儿感受昆曲的能力,体验了音乐活动美的情趣,锻炼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特别是在培养幼儿的昆曲兴趣上,我们获得了一些经验:选材一定要生动有趣,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活动内容,让幼儿感兴趣;教师自身素质一定要高,热情度高,更好的带动幼儿一起表现;以鼓励为主,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尊重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