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与幼儿纸艺活动有效整合之研究》课题实施计划(中三班)
一、已有研究述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的纸艺活动以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多种事物的形象为基础,通过撕、剪、折、粘贴、描绘等方法,巧妙地将纸塑造成各种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形象。纸艺活动,作为一种“手脑并用”的活动,直观具体、操作性强,非常适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它是一种建构、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一种结合审美心理的创造。
昆山这个充满水乡特色的小镇,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在纸艺活动中充分利用本土文化的元素,让幼儿走进自然与家乡的生活环境。纸艺活动就像一张“白纸”供幼儿自主创新发展。
二、对课题的认识与理解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本土文化:是指将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景观、人文环境等地方资源引入教育而形成的独特风格。
2.纸艺活动:是以幼儿做做玩玩的形式出现,幼儿用手经过折、叠、压等技能,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要求,并借助简单的工具和材料、改变、组合、分解纸张原来的形状,从而使纸张形成新的形状和形象的活动。
(二)研究价值
对幼儿来说,进行纸艺活动,首先要利用纸来进行表现,按照他们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会将纸撕、剪、折、粘来表达情绪或表现自我。教师在活动中投放剪刀、胶水等工具,以及提供各种各样的纸样,如图画纸、蜡光纸、白纸、皱纹纸和废旧杂志等,让幼儿充分与各种纸发生交互作用,从中感知纸的厚薄、色彩、软硬,以及可撕、可剪、可折、可粘等特性,为纸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认知基础。“玩纸”,也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在纸艺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纸艺技能,培养幼儿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同伴互助精神以及不怕困难等优良品质。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本土文化在幼儿纸艺活动中有效整合为出发点,以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为目的,积极探索本土文化与幼儿纸艺活动的融合。具体要达到以下目标:
1.利用本土文化的各种资源,激发幼儿玩纸的兴趣。
2.利用本土文化的材料,创新幼儿剪纸形式。
3.开展撕纸、剪纸和折纸等多种纸艺活动,加以粘贴和添画等方式,尝试纸艺创作,让幼儿感受“白纸”的魅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整合本土文化资源,选择趣味性题材,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选择折纸题材,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力求选择能够激发幼儿兴趣,促使幼儿展开联想的题材,让幼儿在积极的情绪中参加活动。不同的纸艺活动需要不同的操作材料,所以在提供操作材料的时候尽量多样性,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从易到难开展纸艺活动。
2.通过多种玩纸的活动激发幼儿艺术的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孩子很容易对美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与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往往是停留于表面,容易受到情绪、注意力等的影响发生转移。所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形式,如一个小故事、一个谜语、一段音乐等吸引他们的注意,让幼儿在娱乐、玩耍中学习玩纸的知识和技能。这些有目的,有任务又带有游戏性的活动,幼儿极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
3.在幼儿园日常的各项活动中融入游戏化美术活动。
将幼儿的美术活动融入到幼儿园日常的各项活动中,利于幼儿表达、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表现自己的发现,表现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参与环境的创设,与环境的互动,在环境中获得学习。
四、研究计划
(一)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
①确定研究内容以及实验研究对象,设计方案等。
②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材料。
③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①初步探索阶段
a.依据研究目的,实施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好的研究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改进。
b.向幼儿和家长宣传本土文化中特色的苏州泥塑,鼓励幼儿自己选择尝试创造新游戏。
②深入研究阶段
a.听课,互相观摩学习,发现问题,不断修改研究方案,使方案更具操作性。
b.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有趣的操作材料并创设情境,让幼儿自由选择,从而提高其玩纸的兴趣(包括区域材料的准备、日常游戏、各学科领域融合等)。
c.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并着手资料的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
3.总结推广阶段
分析整理材料,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优秀论文、优秀活动设计、教师个案等课题结题工作。
(二)研究成果
1.课题论文:《本土文化与幼儿纸艺活动有效整合之研究》。
2.园本成果:
3.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4.形成园本性的美术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