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十四五重点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实施方案
- 已有研究述评
我园地处于人杰地灵、文雅如玉的昆山,身为“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昆山一直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积攒着厚重的文化底蕴。除了为世人广为流传的昆曲,昆山更蕴含着包括地域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等等在内的传统人文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本土文化资源对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灵感来源和创作途径。
1.本园、其他园开展的文献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作为非义务教育的幼儿教育,也处于变革之中。许多幼儿园优先亮起的“办园特色”牌子,顺应了社会的人才需求观。于是,“办园要有特色”不但写入了众多幼儿园的目标规划中,也走进了幼儿园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识里。有的在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而形成相应特色的幼儿园。如蒙台梭利幼儿园、福禄倍尔幼儿园等;有的以探讨尝试或强化突出某一领域的教育为办园方向,并由此成为以这一领域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如健康、艺术特色等;有的以某一教学科目的教育为研究课题,由此形成以这一科目的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如音乐、体育等;有的以开发乡土资源作为幼儿园的特色,放眼国内外,关于家乡本土特色的课题研究已越来越被各地方重视,如闽南文化、丹阳地方文化、绍兴文化、吴文化等都受到了当地幼儿园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奥地利是个音乐之国,他们的幼儿教育特色就是以音乐为主的,日本很重视幼儿的体能训练……
2.本单位前期的研究
在昆山市十三五规划课题中,我园围绕本土文化与幼儿一日活动的有效整合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并颇有成效。
3.目前面临的研究情况
随着不断的成长与发展,我园已逐步形成渗透本土文化特色在内的园所环境、游戏内容、课程结构等。同时,我园幼儿百分之九十是新昆山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家庭背景。因此,结合我园的发展及生源情况,我们选择昆山本土文化作为美术课程游戏化相关课题研究的载体,希望昆山多彩的民间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悠久的人文历史能够浸润幼儿的美好心灵,洒下一颗热爱昆山、喜爱昆山文化的种子。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通过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学习方式,能够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创造意识、思维方式;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促进个性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媒材及技术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提升幼儿的文化艺术修养,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选择美术领域课程游戏化的相关研究,并将本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开拓创新,实现本土文化在美术领域中的有效渗透及运用。
- 对课题的认识与理解
1.核心概念界定
《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将昆山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自然风景、历史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渗透到美术领域相关的各项活动中,感受昆山文化的魅力。
本土文化:指将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景观、人文环境等本土文化引入教育而形成的独特风格。在昆山市十三五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已经将昆山本土文化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
幼儿园美术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内容。
幼儿绘画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幼儿手工教学:指徒手或借助简单工具,运用折叠、切割、组合等加工、变形手段或物质材料形成占有一定空间的具体形象的造型活动。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指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2.研究的价值
(1)传承本土文化的需要
将本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教学中,让幼儿能从小接触家乡的文化,了解家乡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不仅能使幼儿感受到家乡人民用聪明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还能曾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需要
幼儿在园时期,正是他们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对他们来说将生活背景渗透在教育中,全面综合本土文化资源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选择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有联系的地方文化资源作为学习内容,更有利于他们身心的主动发展。
(3)促进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需要
我市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周庄、锦溪、千灯这些旅游景点也是有很大特色的,基于这些有利条件,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探索,构建出一套富有地方文化气息的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科学探索精神、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严谨治学的习惯,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所环境、特色课程等,逐步形成幼儿园办园特色。
3.主要观点
(1)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因此我们认为:根据《纲要》精神、现代美术教育理论和陶行知、陈鹤琴关于生活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及长久积淀的文化底蕴等教育资源来实施幼儿美术教学,能优化幼儿美术教育资源、内容和途径,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加深幼儿对吴文化的理解,培养其爱家乡、爱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发展。
(2)幼儿美术教育的综合化:美术是全面综合的视觉审美文化,幼儿美术教育更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其综合性体现在认知、情感、兴趣和态度的综合,体现在观察、感受、表现、创造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在美术与社会、科学、语言等其他学科的综合。而生活本身就是以综合的方式呈现在孩子面前的,以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为资源,更能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的综合性。
(3)幼儿美术教育评价的改进: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等功能,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评价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一味的重模仿或一味的重创造等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将美术教育评价贯穿于整个美术教育过程,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另一方面改变改革过程中对美术作品的极端评价,在采用写生作为突破“美”与“术”两难的尴尬的同时,注意评价的多样性,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孩子在正确的评价中茁壮成长。
(4)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师教育观念更新和教学行为改进的过程,既是园本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
-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总目标:
以昆山本土文化为载体,探究适宜的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并利用,在美术领域中寻找推进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顺应发展要求,提升科研力量,实现幼儿园文化创建的不断进步。
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优化教育资源、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初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体系。
(2)结合显性的、幼儿可以接受的本土文化,通过欣赏、绘画、手工等美术教育方式,加深幼儿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培养其爱家乡、爱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发展。
(3)通过幼儿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和创作,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
(4)帮助教师积淀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筛选资源、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和指导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研究内容与重点
(1)在幼儿美术园本课程建构中本地可用本土文化的现状研究。
要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来开展幼儿美术教育,首先要理清本地该方面资源的现状,因此我们将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可用资源尤其是本土文化资源,承其精华,去其糟粕,整理、转化成幼儿感兴趣的资源手册,以此作为研究的第一步。
(2)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幼儿美术课程体系研究。
A、在遵循《纲要》中美术教育目标的原则下,整理、提炼、修改本园课程中的美术教育的目标、评价体系,初步构建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教育的目标和评价体系。
B、内容体系的研究。内容体系是落实教育的具体环节,也是研究的重点所在。我们将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目标要求和资源状况,从绘画、手工、欣赏三个领域设计出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活动内容,使之形成循序渐进的内容体系。
(3)运用本土文化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如何将本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以最有效、最适合的方式引入幼儿美术教育,是本课题难点所在,幼儿美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本课题在实践引入上的多途径和多通道,因此,我们将尝试结合教师特长,以子课题的形式分层进行以下研究:
A、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手工活动的实践研究
B、本土文化融入幼儿绘画活动的实践研究
C、本土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欣赏的实践研究
(4)生成性研究。
研究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本研究中,我们将尝试突破以往研究从目标到结果单线研究预设性较强的框框,尝试生成性研究,鼓励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生成出更有价值的研究点和研究内容。
- 研究计划
1.研究阶段及研究任务
本课题研究是一项行动研究,在不同的阶段根据需要选用文献法、案例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为了使课题研究过程力求科学规范,我们准备有系统、有规划地分四个阶段开展实验研究。
第一阶段(2021.9——2021.12) 初始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任务包括材料收集以及方案制定,课题组人员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情报,填写申报评审书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21.11——2022.1)分配实施阶段:
在主课题的引领下进行讨论,分析并选择可利用的本土文化资源,将其大致分为饮食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三类,与美术领域活动相结合,生成相应的子课题并分配给幼儿园各课程小组或个人。
第三阶段(2022.2——2022.11)实证研究阶段: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方案。
(1)通过调查、学习、访谈收集本土文化中的可利用资源,整理并形成课程资源手册,例如饮食文化中具有昆山特色的青团子、大闸蟹、奥灶面……
(2)以小中大各年级为单位,展开讨论,确定每个班级选定的研究侧重点,开展相关内容的美术实践研究,充实到现有的课程内容之中,逐步形成园本课程资料。
(3)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丰富研究成果,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在美术领域中更深层次的运用。
(4)中期鉴定,聘请专家来园指导。
第四阶段(2022.11——2022.12)总结阶段:
(1)形成论文集、活动案例;开展幼儿美术作品展等,并进行自我评估。
(2)整理、统计、分析过程资料,提出结题申请,整理研究成果,拟定结题报告,接受专家团验收。
2.研究的责任分工及阶段性研究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责任人 |
阶段成果(限5项) |
1.中期报告 |
论文 |
2022.9 |
马梦婷 |
2.本土文化环境创设 |
展板、交流会 |
2022.2 |
潘苏西 |
|
3.本土文化游戏活动设计 |
活动展示 |
2022.9 |
任梨源 |
|
4.课题研究典型案例 |
案例集 |
2022.11 |
高梦晗 |
|
5.课题研究环境创设成果 |
展板、橱窗 |
2022.12 |
叶静 |
|
最终成果(限3项) |
1.本土文化美术作品展 |
幼儿美术作品展 |
2022.12 |
陆楠 |
2.本土文化优秀环创手册 |
环境创设集 |
2022.12 |
韦婷婷 |
|
3.本土文化典型活动案例集 |
教师论文集 |
2022.12 |
任梨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