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研讨《美术活动中各类乡土材料的有效利用》
紫竹幼儿园教科研活动记录
时间 |
2023.4 |
主持人 |
高梦晗 |
记录人 |
夏天虹 |
||||||||||||||||||||||||||||||||||||||||||||||||||||||||||||||||||||||||||||||||||||||||||
参加对象 |
全体小班教师 |
会议地点 |
多功能厅 |
||||||||||||||||||||||||||||||||||||||||||||||||||||||||||||||||||||||||||||||||||||||||||||
会议内容 |
研讨《美术活动中各类乡土材料的有效利用》 |
||||||||||||||||||||||||||||||||||||||||||||||||||||||||||||||||||||||||||||||||||||||||||||||
会议记录: 主持人:今天的活动我们将围绕“如何将常见的乡土美术资源有效利用”来展开,我们平时都会根据本班特色带领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开展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老师们都非常有创意有想法,可以让生活中平平无奇的材料变成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媒介。如果我们将大家的奇思妙想、巧手创作收集并整合,可以变成一套丰富的资源库,包括材料的分类、美术创作形式、适龄段等等维度,相信这对我们以后美术特色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发展意义。 一、分享案例,讨论各类乡土材料的有效运用 主持人:我们小一班的特色是撕贴画,结合本土文化特色,我们寻找了各种各样的乡土材料,比如做青团子用的艾草,平时吃剩下来的鸡蛋壳,荷花荷叶,幼儿园里飘落的树叶等通过撕、贴进行创造。神奇的大自然创造出了许多新奇的事物而幼儿也是一个创造家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乡土材料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开展艺术活动,与幼儿一起收集乡土材料、了解本土文化,可以让幼儿直接地感受本土文化独特的魅力还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在《手撕昆山之花——并蒂莲》活动中,我们投放各种乡土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利用各种树叶、花朵、荷叶等本土材料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并蒂莲撕贴画。 高老师:我来和大家分享小二班的特色,我们的主题是本土文化与轻泥画的融合,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利用轻泥制作立体的造型还存在难度,因此本学期我们还是以平面轻泥作画为主,主要的作画技巧为按、压、搓、揉、撵、卷等,我们选择了一些与本土文化有关的美术主题和材料,例如大闸蟹壳、秸秆、秋天的柿子、江南水乡风情画等等,同时,为帮助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美术风情和特点,我们在作画时也会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配色,例如在美术活动《江南水乡》中,我们引导幼儿尽量选用黑色、白色两种颜色的轻泥,利用黑色、白色混合的方法调制灰色,黑白灰是江南水墨风情画的主要色调,再加上一些自然材料,例如稻穗粒、秸秆等自然材料,让画面看上去更显生机。 夏老师:我们班级的特色是拓印。3―4岁的幼儿对于新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涂鸦,对各种色彩兴趣较大,喜欢涂抹颜色。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拓印画能给小班幼儿带来无穷乐趣,可以弥补小班幼儿作画技巧的不足。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的想象在拓印活动中展翅翱翔,绘出一幅幅五彩的画面。例如我们在本土美术拓印活动《昆山美食拓印》中,我们将萝卜雕刻成青团子、袜底酥、大闸蟹等样式,给幼儿提供了相应的颜料,幼儿可以蘸取相应颜料的颜色,进行本土美食拓印活动。同时,我们也提供了轻泥、吸管等自然材料,供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添画。幼儿在本土美食拓印活动中,不仅提高了拓印的能力,同时还帮助幼儿了解了昆山本土美食文化,激发幼儿对本土美食的热爱。 许老师:我们班的特色是印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带幼儿观看活动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宿文化活动。在特色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先带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对昆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利用花朵叶子等植物,利用花色素,通过用锤子敲打的方式在纯棉方巾上印染出好看的图案,将成品做成昆曲服饰,将乡土材料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我们还利用蓝色和白色相结合,带领幼儿印染传统的蓝印花布,让幼儿感受蓝白之美。
主持人: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开展的美术活动离不开老师们善于发现和挖掘各类乡土材料的能力,平时看上去平平无奇的自然材料,对于美术活动都可能蕴含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利用价值。那老师们平时在发掘这些形形色色的乡土材料并将它们运用到美术活动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困难,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朱老师:我觉得同一种乡土材料应该有非常多的美术表现形式,其实我们目前利用的这部分材料的创作形式已经有一定局限性了,比如利用蟹壳开展的美术活动,除了彩绘、轻泥这些基本的表现形式,还能不能有更多更有创意的方法来进行美术创作呢? 彭老师:乡土资源是对学科课程资源的有机补充,有利于孩子们对当地的人文资源的继承和发展。从文化继承上讲,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种继承是对我们自己身边文化现场的原汁原味的继承,是我们身边朴质毕现的原生态资源。由于文化现场就在我们身边,所以他更加有利于学习、探索。但是对乡土资源的拓展利用缺乏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自身对乡土资源的研究还有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利用好有效的资源,这是我的一个问题。 徐老师:主题来源由教师主导,活动开展形式单一。资源利用较为浅显,幼儿参与度不足。如何在接下的活动中,让幼儿的体验多元化,主题开发的多元化呢? 张老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应用乡土素材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创设乡土环境,为孩子们营造相应的艺术氛围。大自然蕴藏着无限的宝藏,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大自然能够带领孩子们摆脱教材的局限性,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将乡土材料融入到幼儿园大环境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下,引导幼儿的发展。
主持人:看来老师们对于各类乡土材料的运用都存在一些疑问和困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篇相关的文献文章,学习并思考其中的做法,参考我们平时的实践,来找寻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下面有请几位老师为大家领读:
主持人: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于乡土材料的运用可以将其收集分类、可以多维度地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可以将其融入环境影响幼儿对本土文化的感受、可以结合到各个年龄段的活动中等等。那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将本土材料有效利用起来。
主持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可以收集利用起来的乡土材料,老师们平时也会有很多好的想法,将各种材料当作组织美术活动的工具,如果我们集思广益,将大家各自了解的、熟悉的材料归总、分类、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资源体系,那以后我们在组织活动时就够快速有效地从资源库中找出适宜地材料,呈现更好地美术活动效果。 高老师:老师们可以看一下这张表格,将自己所熟悉了解的材料填进去,后期也可以不断添加和更新:
(二)融入乡土资源于环境中,创设幼儿感受美的氛围 主持人:结合我园的地域特征、本土文化特色课题,我们可以将许多本土材料运用到各个游戏区、主题墙、自然角、班级环境等的布置中,接下来请大家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在环境中利用这些乡土资源的。 高老师:我先说说我们小二班,结合我们班级“芦丁鸡”的课程故事,我们在班级主题墙的布置中运用到了一些乡土资源,例如用稻草搭的小鸡窝、利用鸡蛋壳制作的小鸡创意美术、利用小毛球制作的“小鸡”......这些材料都是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收集的,在课程故事进行过程中,我们利用这些利乡土资源完成的作品来布置主题墙,在环境中让孩子们感受乡文化所形成的底蕴之美。 彭老师:我来讲讲我们小一班,我们也是结合我们的课程故事,我们课程故事缘起一个孩子,他每天上学都会采一朵花给我们。可是随着天气变冷花都没有了。引申出孩子们想要留住秋天的美好愿望。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个硕果累累的季节,是一个五彩的季节。幼儿园内的很多资源都可以引入到美术活动中,比如带孩子走出教室,捡拾校园中的落叶,观察叶子的肌理和纹路,感受叶子的形式美,还可以将不同形状的叶子进行剪切拼接,这样的美术活动很有意义,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艺术创造力。乡土资源还包括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体现了特色和历史文化,这也可以引入到美术活动中。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图案或者饰品,这些都体现了美术在乡土资源中的实际运用。另外还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引入生活中的环保材料,比如利用鸡蛋壳、玉米粒等进行创意手工设计,这样幼儿也会积极主动参与。我们还利用家长资源,家长们利用周末时间带孩们去寻找秋天的资源,孩子们感受了自然风景的同时,也认识了乡土资源,感受乡土文化,培养形成良好的情操品质。 徐老师:我们的主题墙布置来源于小操场后面的小菜园,和往常一样户外晨锻的时候,我们班的小朋友发现小菜园里的树上结了许多绿色的橘子,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不知道在讨论什么,我看了看这绿色的橘子,心里想这普通的橘子都能吸引幼儿。“你看,这橘子有点黄了”。“这个橘子浑身都是绿的”。“你们看,这个橘子一半是绿的的,另一半怎么是黄色的呢?”他们的围观谈话吸引了身边更多的孩子去观察。看来,孩子们对橘子的秘密很感兴趣,于是,我们班的主题就是去探究橘子的秘密。在过程中,我们观察了橘子从绿色到黄色的这个过程,橘子从酸的让人皱眉到一个个孩子都抢着吃甜甜的橘子,孩子们非常喜欢参与真实的工作,只有真正的去发现去观察,他们才能更好的去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秘密。所以在当孩子有一定的需求时,根据实际能力,我们也应该去满足他们获取相关的经验。在课程的最后,我们一起了解了陈皮的制作过程,并且让孩子尝试了制作陈皮,获得成功的孩子们非常喜悦。 张老师: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自然界的一花一草,青山绿水,他们无不喜欢,而且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特别高,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们,喜欢欢快明朗的色彩,因此我们尊重幼儿的个性,将乡土材料与色彩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美术喷画活动。小四班的小朋友去幼儿园寻找各种花瓣,在纸上拼摆出花的形状,喷画后,一朵朦胧的花跃然纸上;零星地散放几瓣,喷色后则是一幅更具诗意和想象力的作品。秋叶飘落,小朋友们又把落叶捡来,拼摆出各种图案,供幼儿进行喷画操作。如:柳叶摆成蜻蜓;枫叶摆成金鱼;还可以用各种树叶搭配拼摆出形态各异的小动物。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还可以收集花生壳、丝瓜种子等等这些乡土材料用于喷画。 (三)多元使用乡土材料,深入开发材料的可玩性 主持人:乡土材料是幼儿在美术区域中进行创作的有效载体,是不会说话的教师,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工具。在美工区中,幼儿运用乡材料能激发其主动创作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养成敢于探究的学习品质,极大提升了美术创新能力。 1.同种材料多种玩法 主持人:同一种乡土材料在进行创作时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教师可鼓励、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展先不同的效果,请各位老师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实现这一点的。 朱老师:我在美术活动《柿柿如意》中利用到了许多材料呈现柿子的形态,比如利用橘黄的的气球这一材料,我引导、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方法,孩子们的想法也很多,有的将棉花塞进气球里呈现柿子圆圆的形状、有的用剪刀将气球检出柿子的外形、还有的直接用小嘴巴将气球吹起来打个结也想圆圆的柿子...... 顾老师:我在美术活动《有趣的树叶》中,我鼓励幼儿利用树叶来展现不同形态的事物,可以将树叶撕碎重组创造出新的事物,或者将树叶进行装饰。有的幼儿将撕碎的树叶制作成身体,然后用不同的完整树叶制作成翅膀,一只美丽的小鸟便完成了。有的幼儿将树叶上色之后,进行撕贴,制作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 夏老师:我在美术活动《昆山美食拓印》中利用到的螃蟹壳就有很多的作用,既可以直接运用螃蟹壳进行拓印大闸蟹的主体形态,又可以运用螃蟹壳的碎片当作贝壳装饰,还可以剪成圆形、椭圆形等,涂上相应的颜色,拓印青团子、袜底酥的外形...... 许老师: 主持人:感谢老师们的分享,同一种材料在孩子和老师们的奇思妙想下有了更多更有意思的玩法。 2.不同材料的多元玩法 高老师:刚才朱老师说到的美术活动《柿柿如意》中,其实除了气球这一材料,我还记得给孩子们提供了非常多其他有趣的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比如罐头盖、轻泥、气泡膜、颜料等等,孩子们发挥想象,利用这些材料都可以呈现一幅幅柿子丰收的景象,这些低结构地材料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正是实现不同材料多元玩法这一特点。
|
昆山高新区紫竹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