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实施

网站首页    科研天地    学习资料    本土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实施

本土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实施

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幼儿对各类知识以及各种文化的喜爱,很多都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有效渗透本土文化,能够激发幼儿对家乡的情感,有利于幼儿文化自信的形成。另外,文化本身有着启迪心智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出美术活动的价值,提高幼儿美术审美能力、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有利于幼儿和谐、健康成长。

一、本土文化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可以丰富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本土文化的生活性与价值性和幼儿的课程特性是一致的,本土文化以具体的形态展示在幼儿的面前,给孩子们真实的美的感受,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给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1]。其次,本土文化包含许多具体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踊跃参与、大胆尝试,在欢乐的氛围里他们的动手能力就能得到提升。换句话来说,审美与创作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当孩子们的美术教育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时,创作才有意义,孩子们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创作的内涵。同样的,好的创作也能够提高本土的文化资源,而本土文化资源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便捷的创作素材,能够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

二、本土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实施策略

(一)在本土文化中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为幼儿创新奠定基础

1、创设本土环境,熏陶感染幼儿

幼儿园创设良好的本土文化环境,在环境中体会家乡文化的魅力,体会家乡的风土人情,更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熏陶和感染,不断激发幼儿对于美的感受和理解,不断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幼儿园可以利用一些自然材料和生活废旧物作为材料,制作一些关于昆山本土文化的美术作品,可以把这些具有昆山本土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放到幼儿园内的走廊、班级里和美术室内进行装饰。如:幼儿园一楼大厅里,我们展示每个班关于本土文化特色的展板,展板上展示内容及作品都是关于昆山本土文化特色的代表作;如一楼走廊,我们设计了昆山最具有文化特色的“一条前进路”;二楼走廊我们设计了“阳澄湖边的大闸蟹”,三楼走廊设计是“本土的工艺制品”,走廊里的本土文化结合我们角色游戏来进行开展。让幼儿在本土文化艺术氛围下,不知不觉的感受本土文化作品的特别之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心里,使得幼儿能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到创作的快乐。

2、加强作品选择,拓宽审美视野

幼儿创作离不开大量的基础和材料。幼儿园的教师应该从生活中选出一些具有本土文化气息和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幼儿,将作品和环境进行融合,使得幼儿可以在园内看到多元化的作品,能够对幼儿的审美产生一定的冲击,进而不断激发幼儿的创作力,使得幼儿能够不断创新。幼儿园在布置幼儿中班的环境时,将原本班级的大柱子进行装饰,上面形成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画框,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选择一些材料来将这些画框进行装饰,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能力,还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在锻炼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幼儿在班级中,都被各种颜色所包围,如红太阳,教师可以带着幼儿玩颜色游戏,使得幼儿可以对颜色的美进行认识,进而激发幼儿对于颜色的兴趣[2]

(二)开发和构建具有民间美术创新的区域特色活动

幼儿园中在开发创新区域特色活动时,不仅要将计划进行落实,还应该重视区域活动的创新,不断鼓励幼儿参与活动,能够将计划灵活的实现。幼儿园可以在园区内部设置一个创作设计角,设定相关的主题,如昆曲人物服装”,然后为幼儿提供一些废旧、自然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熏陶和想象,设计出一些昆曲服装,然后使用报纸等自然、废旧材料进行拼接。为了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创作和探索操作能力,可以在创意区域内放置充足的材料和工具,如海绵、纸盘、蓝印花布等等,教师们参与其中,不断鼓励幼儿勇敢尝试操作,然后将幼儿的创作作品在创意角进行展示,使得幼儿感受到创新的快乐。在几个主题活动之后,幼儿园内能够随时随地看到幼儿创作的作品,空中挂着精美的螃蟹、彩蛋等工艺品……,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在班级内部设计出一个创新活动区域,如:“布艺”等,这些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都是幼儿创新的成果。

  • 点燃幼儿“智慧的火炬”,激发幼儿创作

教师应该为幼儿多提供可以动手操作、创作的机会,让幼儿能够手脑并用,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教师在为幼儿设计实践操作活动时,应该结合本土文化生活的实际,让幼儿能够自助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为其提供原型,进而激发其创作灵魂:首先是先为幼儿提供多种的原型,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其次是要求幼儿在模仿原型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想法,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再次是教师应该提供不完整的原型,这样利于引导,能够激发幼儿想象,从而促使幼儿能够创作出不一致的原型,进而探究出新的创作方向。如:幼儿创作昆曲头饰的时候,我们先提供昆曲人物的真头饰,让幼儿眼看、手摸到,真实的感受昆曲头饰的特别之美;其次,提供用不同材料制作的昆曲头饰来供幼儿欣赏,提高幼儿的欣赏昆曲头饰之美;再次,提供不同的废旧、自然材料,让幼儿自行创作昆曲头饰,让幼儿感受创作昆曲头饰之美,最后在走廊角色游戏——牡丹亭里,展示幼儿创作的昆曲头饰。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欣赏、创作本土文化中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展现出来,激发幼儿审美、创作能力。

教师结合本土文化,为幼儿设计美术作品“昆山三宝”,为了提高教学活动效率,引导幼儿观看昆石、琼花、并蒂莲等相关图片或视频随后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那些物品可以成为这些替代,幼儿积极思考和实践,在幼儿的操作过程,简单的物品变成了昆石、并蒂莲以及琼花,通过教师科学的引导,幼儿的“智慧火炬变得越加明亮进而促使幼儿能够在本土文化的熏染下,张开想象的翅膀,动手创作出他们的想象

本土文化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所积累下来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与风俗习惯,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极具民族色彩与本土风格,从幼儿阶段培养其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是奠定幼儿家乡归属感、依赖感的关键,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本文文化,实现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怡麟.有效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探索[J].甘肃教育,2016(05):119.

[2]宁燕玲.利用本土美术课程资源  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J].黑河学刊,2012(03):134-135.

 

2023年4月14日 09:2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