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网站首页    科研天地    基本情况    《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我园地处于人杰地灵、文雅如玉的昆山,身为“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昆山一直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积攒着厚重的文化底蕴。除了为世人广为流传的昆曲,昆山更蕴含着包括地域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等等在内的传统人文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本土文化资源对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灵感来源和创作途径。

    从课题核心概念“本土文化”和“幼儿园美术活动”出发,本课题旨在以昆山本土文化为载体,探究适宜的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并利用,在美术领域中寻找推进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顺应发展要求,提升科研力量,实现幼儿园文化创建的不断进步。

2.课题的研究价值

1)传承本土文化的需要

将本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教学中,让幼儿能从小接触家乡的文化,了解家乡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不仅能使幼儿感受到家乡人民用聪明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还能曾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需要

幼儿在园时期,正是他们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对他们来说将生活背景渗透在教育中,全面综合本土文化资源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选择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有联系的地方文化资源作为学习内容,更有利于他们身心的主动发展。

3)促进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需要

我市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周庄、锦溪、千灯这些旅游景点也是有很大特色的,基于这些有利条件,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探索,构建出一套富有地方文化气息的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科学探索精神、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严谨治学的习惯,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所环境、特色课程等,逐步形成幼儿园办园特色。

3.核心概念解释

1)《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将昆山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自然风景、历史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渗透到美术领域相关的各项活动中,感受昆山文化的魅力。

2)本土文化:指将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景观、人文环境等本土文化引入教育而形成的独特风格。在昆山市十三五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已经将昆山本土文化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

3)幼儿园美术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内容。

4)幼儿绘画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5)幼儿手工教学:指徒手或借助简单工具,运用折叠、切割、组合等加工、变形手段或物质材料形成占有一定空间的具体形象的造型活动。

6)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指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思路、内容

1.研究目标

1)总目标:

以昆山本土文化为载体,探究适宜的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并利用,在美术领域中寻找推进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顺应发展要求,提升科研力量,实现幼儿园文化创建的不断进步。

2)具体目标:

  通过研究,优化教育资源、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初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体系。

  结合显性的、幼儿可以接受的本土文化,通过欣赏、绘画、手工等美术教育方式,加深幼儿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培养其爱家乡、爱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发展。

  通过幼儿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和创作,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

  帮助教师积淀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筛选资源、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和指导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研究内容

1)在幼儿美术园本课程建构中本地可用本土文化的现状研究。

要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来开展幼儿美术教育,首先要理清本地该方面资源的现状,因此我们将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可用资源尤其是本土文化资源,承其精华,去其糟粕,整理、转化成幼儿感兴趣的资源手册,以此作为研究的第一步。

2)运用本土文化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如何将本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以最有效、最适合的方式引入幼儿美术教育,是本课题难点所在,幼儿美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本课题在实践引入上的多途径和多通道,因此,我们将尝试结合教师特长,以子课题的形式分层进行以下研究:

A、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手工活动的实践研究

B、本土文化融入幼儿绘画活动的实践研究

C、本土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欣赏的实践研究

3)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幼儿美术课程体系研究。

A、在遵循《纲要》中美术教育目标的原则下,整理、提炼、修改本园课程中的美术教育的目标、评价体系,初步构建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教育的目标和评价体系。

B、内容体系的研究。内容体系是落实教育的具体环节,也是研究的重点所在。我们将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目标要求和资源状况,从绘画、手工、欣赏三个领域设计出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活动内容,使之形成循序渐进的内容体系。

4)生成性研究。

研究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本研究中,我们将尝试突破以往研究从目标到结果单线研究预设性较强的框框,尝试生成性研究,鼓励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生成出更有价值的研究点和研究内容。

三、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总体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利用调查法、文献法,探究适宜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本土文化资源

1.利用整合归纳本土文化资源,选择可利用的、有价值的美术活动内容

要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来开展幼儿美术教育,首先要理清本地该方面资源的现状,因此在课题研究实施前期,我们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方式收集可用资源尤其是本土文化资源,承其精华,去其糟粕,整理、转化成幼儿感兴趣的资源手册,以此作为研究的第一步。

2.分析研究主体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使用现状,有针对地制定动态性美术活动目标

1)教师层面

教师对昆山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影响着本土文化资源在美术活动中的开发和运用,我园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研讨活动,使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收集教师对本土文化与美术活动相融合的想法和做法,教师通过“优质课展示观摩”、“一课多研”、“同课异构”等活动讨论、相互借鉴,推动课题研究一步步深入发展,并不断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想象力等,让幼儿借美术手段去展现自己,培养幼儿对昆山本土文化美地感受,增加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幼儿层面

幼儿对昆山本土文化的不同认知和理解,影响着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感受和表现。我们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家园社区亲子活动”等方式,引导幼儿亲身感受昆山本土文化,一步步增强幼儿对昆山本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这是开展融入本土文化美术活动、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课程体系的基础。随幼儿的认知和能力不断提升,我们会定期修正美术活动目标,让目标沿着幼儿的发展轨迹,瞄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更好地为教师提供课程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

第二阶段:通过行动研究法,探究将本土文化有效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有效途径

1.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游戏活动中,拓展幼儿园美术活动形式

在美术类的游戏活动中,包括美术区游戏、美术领域集体活动、含美工性质的角色游戏等,教师会从材料、技法、内容等方面入手,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因地制宜地选择昆山本土资源,在美术活动的形式上做出创新,并以此引导幼儿想象创作,运用绘画、拼贴、扎染、拓印、剪纸、欣赏等美术形式,进行各种创意美术活动,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意,支持幼儿大胆表达。

2.环境创设凸显本土文化艺术气息,实现幼儿园美术活动生活化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创设幼儿园环境往往容易让教师陷入盲目与想当然中,材料、内容、形式的选择不是从幼儿实际生活中来的,可能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环境并不符合幼儿的成长需要。因此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会引导教师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与思考,关注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环境创设的几个关键要素:能够激发幼儿的情感;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能够促使教师、家长、幼儿与环境之间进行互动。力争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环境真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美的感受。

3.本土文化走进班级特色活动,传递独特的班级美术氛围

我园12个班级分分别从绘画、手工、欣赏三个大类出发,选取符合自己班教师特长及幼儿年龄特征的美术活动形式,如“泥塑”、“扎染”、“彩绘”、“水墨画”等,再将适宜的本土文化资源融入这些美术活动中,形成本班的特色活动,教师根据理论及实践经验,每学期设置相应的特色活动计划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欣赏到创作,一步步引导幼儿提升美术创作能力。

4.设置本土文化特色美术专用室,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素材

我园美术专用室的创设源于本土文化特色的发展需求,具有区块性、丰富性、以儿童作品为中心等特点,划分为扎染区、剪纸区、泥塑区、绘画区等,各区域相对独立,区块化特征明显,墙面及柜面都是以展示幼儿本土文化美术作品品为主。美术专用室中的很多材料是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而来的自然生活材料,具有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幼儿可以根据活动内容自由取用对应材料,为幼儿的美术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及环境。

第三阶段:通过经验总结法,寻求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策略

1.细分美术领域,灵活选材策略——捕捉时事热点,拓展生成空间

在教育实践中,本研究将美术教育活动细分为绘画活动、手工活动、欣赏活动三个子课题项,各项子课题组都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特征、不同季节和节日特点、主题方案生成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美术教育活动,同时也在尝试将各项活动整合系统化,为本土文化园本特色课程的建构生成创造可行空间。

2.创思活动环节,情境感染策略——营造宽松情境,鼓励自由创造

昆山本土文化对于幼儿来说,既是他们身边随处可及的熟悉的存在,但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民俗文化、自然资源对他们来说又是陌生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在创设美术活动环节中巧思幼儿感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幼儿学习创作的积极性和自驱力。

3.关注师幼互动,有效介入策略——启发积极思考,激发创作激情

在融入本土文化的美术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有效介入策略,即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对周围事物的疑问,并在自身积极探求以及成人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引导得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对世界万物的观察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利用本土文化素材进行创作的欲望。

4.共赏美术成果,交流分享策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共享成功快乐

现代技术手段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不容小觑,将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的手段结合起来,具有独特的魅力。我们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会利用录像、拍照等手段,捕捉分享幼儿的灵感,留住他们的作品,园本稚拙的作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呈现,会表现地更吸引人,幼儿看到自己作品的展示所呈现出来的惊喜和自信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阶段:整合前期研究,归纳反思并提升总结,构建具有昆山本土文化特色的园本美术课程体系

    这一阶段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本土文化特色园本课程体系是在前期教师在探究本土文化融入途径以及美术活动子领域不同策略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是一个对本土文化美术课程系统化、提炼升华的过程,也是对教师生成性活动能力的锻炼,对课题的推进以及教师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和效益

 

1.理论成果

 

 
 

1)围绕本课题撰写了一批高质量论文

2)提出“师幼交互式”本土文化美术活动生成模式

 

 
 

该模式是在某一个特定主题的范围内,幼儿与教师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一项融入本土文化的美术活动,活动以幼儿的参与为主线,教师起着支持和引导主线顺利发展的作用。

 

2.实践成果

1)构建完成较系统的“本土文化美术资源库”

 

 
 

我园在“昆山市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已经围绕本土文化与幼儿一日活动的有效整合展开了相关的研究,也收集了大量本土文化中可利用的资源,我们进一步优化整合了资源库和资源地图,整理并形成了课程资源手册。本课题在原有课题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实践进行优化整合,选择更适合美术活动的本土文化资源保留,进一步完善“本土文化美术资源库”,为构建园本课程体系打下基础。同时该资源库的构建是基于幼儿经验出发的,包括幼儿绘画经验、手工经验和欣赏能力三个方面,使本土文化资源的使用方向更加具象化、细致化。

 

2)整合构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园本美术课程体系”

A、课程框架

从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出发,我们将“幼儿园美术活动”分为“幼儿绘画活动”、“幼儿手工活动”和“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三部分,同时结合不同教师特长、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等因素,将课题划分为三个子课题进行研究,教师分别从这三方面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情况,从实践着手,组织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专用室活动、特色活动等,再从实践中归纳总结,构建“本土文化美术课程体系”框架。

B、课程内容

    “本土文化美术课程体系”内容来自于幼儿身边熟悉的本土文化,包括季节性、地域性、人文建筑、民俗风情等等不同的主题内容,同时体现不同年龄段的目标差异性,形成有机的网络化结构。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深入感受昆山本土文化的魅力所在和创新发展。

C、课程评价体系

 

 
 

    根据幼儿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我们将课程的评价体系分为“活动评价”和“发展评价”两个部分。“活动评价”侧重幼儿在各项本土文化相关的美术活动中指向目标达成情况的表现,包括教师评价和幼儿评价;“发展评价”则侧重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和行为分析,利用“一对一倾听”、“教育小故事”、“课程故事”等手段进行。(详见下图)

 

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昆山本土文化”这一核心,我们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巧妙利用了各空间,对园所环境进行了改造和创设,将“昆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幼儿参与的美术活动都有成果和作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把这些成果和作品都融入到了班级、专用室、走廊、大厅的环境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同时也能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和环境创设的兴趣。同时创建一个吸引教师与幼儿一起思考和合作的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昆山本土文化的认知,增强其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建立家、园、社区同步合作的教育共同体

重视家长参与,这在实施本土文化教育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如: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材料、信息;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引导幼儿参观周庄、千灯等古镇;让家长带领幼儿到家乡各处古迹去走走、看看、感知、体验家乡风光,感受家乡名胜的美,并体验到亲子活动的快乐。通过该课题的实践研究,帮助家长了解对昆山的了解和认识,为自己成为一名新昆山人而感到自豪。通过该课题的实践研究,积极构建家、园、社区同步合作的教育共同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3.研究效益

1)教师发展

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本土文化的传承对幼儿、对社会、归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幼儿感受本土文化时环境的支持尤为重要。在课题形成的相关策略及途径的指导下,教师能够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资源筛选并选择合适的美术活动领域和形式,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能够更加巧妙的设计活动环节并发现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同时,教师在课题研究开展时不断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在增进科研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2)幼儿发展

    许多幼儿在参与本土文化相关的美术活动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昆山文化的魅力,感受美术创作的愉悦感,从模仿到自主创作,提升了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在本土文化浸润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在情感体验上与传统文化、与生活经验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昆山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幼儿园发展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幼儿参与的美术活动都有成果和作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把这些成果和作品都融入到了班级、专用室、走廊、大厅的环境中,整个幼儿园的院所环境以昆山本土文化的基调为主,符合了幼儿园特色建设的发展需要。

五、课题研究结论和展望

昆山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的教育教学实践,让幼儿在欣赏艺术化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不仅能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地方文化,感知昆山人文民俗、自然风景中的各种美,更能促进幼儿知晓与感受昆山文化,激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实践与研究,让我们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需要我们教育者拥有一双善于发现在眼睛,在幼儿兴趣与发现的基础上,在形形色色的文化资源中去发角色利用,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幼儿对本土优秀文化的审美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尊重幼儿独特的审美情感,注重美术教育评价的多样性,弱化以作品成果为主的评价标准,重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品质的发展。

2023年6月1日 09:4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