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的学习看的见——班级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读后感 曹思圆

网站首页    教育时空    教育随笔    《让幼儿的学习看的见——班级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读后感 曹思圆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自主活动形式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区域活动能给予幼儿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能使幼儿的学习更为多元和主动,能让幼儿在自助体验、自发建构中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近期有幸阅读了戈柔老师的《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班级区域活动的实时策略》,本书非常有技巧地平衡了目前我们对所了解的幼儿区域活动的基本作用及其成果和实用性之间的需要,反映了先进的儿童发展原则。这本书真的令人受益匪浅,有些书中的问题,好像就是自己会问的。在平时遇到的困惑,找不到答案,但在这里却似乎找到了答案,找到了解决的方向。

一、明确幼儿的发展阶段

想要给予幼儿最适当的回应和指导,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幼儿会经历哪几个不同的阶段。然后去观察幼儿在做什么,根据每个阶段的一些线索,去分析孩子发展得如何,他正拥有哪些技巧,明确它正处于哪一个阶段。

以美术区为例,书中向我们介绍了绘画发展的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阶段一:涂鸦和做记号阶段二:画出只有自己懂得形状、轮廓、图样和符号。阶段三:画出来的东西越来越能让人看懂。阶段四:写实艺术。当我心中明确了这四个阶段后,我再去看孩子们的作品,我会根据线索去分析这个名幼儿所处的水平,像我们班的束永升,在绘画活动中他总是会画出我们老师不能一眼就认出来的图像,但他自己能说出来一些,通过跟几个阶段的对比分析,很快就能发现他是处于第二阶段。这样明确了孩子的发展阶段后,也就更有利于接下来我们对他的指导。所以我们在观察指导幼儿时需要做到心中有目标。

  • 以幼儿视角创设环境

书中提到:“要真正体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区域环境的创设必须要从幼儿视角出发,要体现幼儿立场。”我们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我们班环境的创设是源于在某一天,孩子们偶然看到了我的迪士尼玩偶挂件,纷纷跑来和我说“这个真可爱呀”,“我也想有”,“这个叫什么呀”。在了解过后,孩子们都很憧憬迪士尼的梦幻世界。于是我们决定一起来一场大改造,将原本班级里的元素风格进行了改变。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他们喜欢的,我负责记录汇总并将他们变成现实。这样的一个环境不仅让幼儿获得了存在感,同样也能感受到被尊重感,让幼儿获得了正向的情绪。

我认为在实施班级环境布置的过程中要放低视角,以幼儿的眼光和需要来评判环境创设。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把区域和墙面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教师的角色要从原来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可以结合主题课程单元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能想到的让孩子自己想,孩子能得到的让孩子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准备就绪后让孩子自己协商如何装饰墙饰,而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随时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确有困难并真的需要帮助时,可以问幼儿:“需要老师的帮忙吗?”在得到幼儿同意后教师再介入。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当然,环境创设不能盲目追求"精美"的、以装饰功能为主,这样会降低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也减少了幼儿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例如美术区的创设,我们规避了复杂精美的“镜框式”,而是透过表面形式去发现孩子创意的美、感受的美,并将这些通过照片的形式呈现在美术区。接纳不同幼儿的个性化表达、个性化想象、个性化作品,真正做到环境的主人是幼儿。

  • 有效观察、及时指导

其实观察不等于看。观察中的“观”是看,它还有一个“察”,就是要思考、追究。教师要一边看一边思考:幼儿为什么要这样玩?接下来会怎么玩?在观察、思考中给予适当有效的指导。结合这本书,我思考了我们班语言区为何遭受冷落。与其他区域丰富的游戏材料相比,语言区的材料显得单调,头饰和图书对孩子们的吸引力远不如积木、拼图等。另外语言区也不想其它区域一样,会定期地添加新游戏,满足孩子们喜新厌旧的天性。这便是语言区存在的两个关键问题。我尝试着和幼儿进行经常性的个别谈话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仔细阅读、推敲的,今后我会继续研读,将书中好的建议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2023年1月4日 09:20
浏览量:0